2009年11月2日星期一

富裕人生的两种途径-內容連載2

身體與心靈的區別




成功未必表示我們成為天生就要成為的人;大學畢業未必表示我們成為天生就要成為的人。在專業上獲得成功──例如當上律師或醫師──未必表示這些人正在做天生就要做的事。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金錢上,有錢未必表示你已經順利成為天生就要成為的人。







我認識的一位牧師說:﹁我們生而為人,換句話說,我們是有靈體的人。我們當中有些人比較有人性。﹂他進一步地解釋:﹁人有極限,靈體卻沒有極限。人會老,靈體則逐漸進化。﹂







他繼續說:﹁人會死,靈體不會死。人需要工作,靈體有使命。﹂當我聽到這位牧師的這項佈道時才二十幾歲,剛從越南回國。由於在戰爭中多次與死神交手,因此牧師說的話讓我印象深刻。我在越南時,目睹到無法以傳統生死情境說明的事件。







我同學也在越南服役,他就說:﹁我能活著回來,是因為大家就像行屍走肉奮戰不懈。﹂在越南,我才明白身體與心靈的區別,或者以那位牧師的定義來說,就是人與靈體的差異。當我被心靈的力量所感動,我成為不一樣的人,因為我的靈體改變了。







顯然,身體與心靈之間的不同,在我的生活裡引起很多問題。一旦你不怕死,你就可以開始真正地活著。這項轉變的問題在於,很多人忍受限制過活、擔心死亡、害怕犯錯、怕被批評、為了保障度日,要我容忍這種人實在很難,因為這種人根本不想追求富裕的人生。







多年前,﹁戰爭﹂讓我跟妹妹各自的人生旅程愈離愈遠,當我們的人生再次交會,我們似乎都在追尋上帝,卻不知道上帝是否真的存在。從許多方面來看,這本書跟找尋我們的人生道路比較有關,跟尋求神的旨意比較無關;我們要強調的是找到自己的天職、自己的靈性家庭、靈魂伴侶和靈性家人。







我在主日學裡學到的最重要教誨之一是:﹁施予必有所得。﹂當我發現有人為錢所困時,通常是因為他們太專注於自己能獲得什麼、而沒有關心自己給予別人什麼。如果我想要更多,我只要付出更多。要讓我妹妹有百萬美元身價的一個方式就是,由我來教她如何善用天賦做更多的付出。







當我不再為自己致富而工作,開始為了讓大家更有錢而工作時,我的人生從此改觀。







這就是本書要傳遞的宗旨。這本書談到我們許多人面臨的困境、談到我們身心之間的掙扎,也談到身體與心靈並未合作無間,同時也談到仁慈與我們的內在力量。







這本書告訴你如何追尋個人靈性家庭與天職,讓你學會怎樣過天生就要過的生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