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日星期一

富裕人生的两种途径-內容連載4

給人魚吃不如教人釣魚




我妹妹吃素多年,她盡全力過著簡單又沒有壓力的生活。她定期靜坐又煙酒不沾;相反地,我喜歡吃肉,酒喝得兇,也喜歡抽雪茄,而且我的生活充滿壓力。如果你問大多數的醫生,他們會跟你說,罹患癌症和心臟病的人應該是我。不過,情況卻不是那樣。雖然我的健康也有一些問題──家母因為風濕熱導致心臟不好,所以我天生心臟也不太好,讓我差一點沒辦法從軍──還好我有錢支付醫療保險不給付的預防保健。我想那是我跟妹妹的一大差別。







我盡全力維持身體健康,盡量不上診所和醫院。我寧可去找指壓師、自然療法醫師、針灸師,並且到國外找些無法在美國執業的另類療法醫師。我對保健很感興趣,對看病不感興趣。如果你沒有錢,就很難維持身體健康;要擁有健康的身體可能要花很多錢。







當我思考愛、家庭與金錢等問題時,我領悟到我的家人正面臨的問題,就是世界各地的人們共同面臨的問題,即使美國人也一樣。二○○八年時,為數七千八百萬人的嬰兒潮世代開始陸續退休,開始支領社會福利津貼,不久後就會動用老人醫療保險。我懷疑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如何負擔得起七千八百萬名逐漸年老的嬰兒潮世代,愈來愈仰賴政府資助他們的醫療費用和生活費用。如果這七千八百萬人每個人每個月要向政府請領一千美元,那麼政府每個月在這方面就要支付七百八十億美元。







這筆帳要由誰買單?如果,家庭不夠錢支付政府不支付的費用,該怎麼辦?在主日學裡,我學到給人一條魚,只能讓他們一天不挨餓;最好是教他們釣魚,而不是給他們魚吃就好。雖然我很認同這個道理,但是我們的政府體系似乎相信給人魚吃,而不相信教人釣魚。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學校並未教導太多跟理財有關的事。







所以,雖然我們夫婦可以負擔得起長期照顧妹妹健康的責任,但我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協助她自食其力。畢竟,我是一位資本家,我在商言商,我以大眾市場為考量。我的事業──富爸爸公司──就是為了教導人們自食其力而設立。講到金錢,雖然我支持慈善團體的行為,但我並不資助施捨物品這類工作。我認為給窮人錢只是讓他們窮得更久,富爸爸跟我說過:「金錢無法脫離貧困。」







我從年紀很小時,就有兩個爸爸,他們兩人都給我很多忠告。我把親生爸爸稱為窮爸爸,他的學歷很高、人又聰明,卻時常為錢的問題苦惱;我的富爸爸是我摯友的爸爸,他連國中二年級都沒唸完,不過,他很有生意頭腦又很精明。富爸爸說:「因為我每天都用腦,所以我的腦子愈來愈靈光。一旦我的腦子愈來愈靈光,我就可以賺到更多錢。」







所以,我決定,與其給我妹妹更多錢,不如協助她自食其力。佛教教義並未規定比丘尼要發誓終生貧困,如同其他許多宗教也沒有規定要這麼做。當我問她是否想要成為百萬美元富翁時,她只是微笑地說:「現在,我只希望自己可以付清醫藥費用。」身為一位資本家,我認為如果我能讓妹妹有能力創造自己想要及需要的錢財,而她能讓我更深入地瞭解愛,瞭解人生這項禮物要傳遞給人們的愛,那麼這項交易實在再好不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